(三)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

(三)各种形态竖画的对比分析

  “年”字长竖画是重点笔画,王书悬针收笔,厚重有力,收锋劲利。

  颜书“年”字长竖画,厚重粗壮,强劲有力,气势雄劲,微带曲意,直中有曲,很有感染力,收笔也是悬针法,爽利、浑厚、洒脱。

   “俯”字左下竖,王书笔尖顺锋入笔,往下行,蹲锋往右,回锋收笔,略出锋与上点连系,挺拔强劲,飘洒锋利。

  颜书“作”字左下竖,只作竖点,浑劲有力,如同坠石,与右旁短竖遥相呼应。短撇短竖宽松舒展,而右旁三横一竖则显紧密,形成疏密变化。

   “仰”字右下竖,王书锋尖转笔入锋,下行渐往下按,直到回锋左挑,出锋收笔,与左旁呼应,使右边收紧,全字具有稳定感。

  颜书“節”(节)字右下竖,全字中下部分笔画收紧,上部分伸展,然而下部分留有空白位置,右下竖作短画,略往左撇,显得宽松,且与下部分笔画收缩协调,不使过长。

  两者的处理完全不同。“仰”字为横势,下短竖短而带钩。“节”字虽然是纵势,但颜书成三部分, “即”字左旁收缩往上,而“卩”短竖则往下,故留有空白位置,正因为这样,它不能是长竖画,而只能是短竖并带有往左撇笔意。

   “引”字右长竖画,全字左紧右伸,左密右疏,故王书右长竖笔上部靠左,下部往右。左边出锋入笔,收笔用垂露,势往右而两头往左,左右呼应以形成统一变化,笔画强劲有力。

  颜书“刺”字右长竖画,全字也是左紧密,右舒展。故右长竖成弧形,犹如弯弓半月,两头细而不露锋,腰身厚重,全字浑厚灵活,拙而有趣。

   “化”字左右竖画,王书左右背势而发,如同“八”字意,笔画少,既要稳重,又要变化。左竖犹如一翻叶,顺锋入笔,先左后右逐步下按往左,下蹲后往左出锋。

  颜书《祭侄文稿》无类似字,“德”字左撇笔,其笔法如同“化”字短竖,线条飘逸。

   “蹔”(暂)字长竖画,王书把“足”字移位在“斤”字下,让位给“车”旁,故“车”字中心画成长竖笔画,使全字更紧密。写时入锋即转笔往左行后往右,形成左曲势,收笔时铺笔右蹲左出锋,成方笔,与全字呼应。

  颜书“楊”(杨)字长竖画,左锋入笔右蹲转笔往下行,藏锋收笔成垂露,犹如入土木桩,挺拔强劲,厚重势足。

   “由”字左短竖,王书写得既有姿态,又有力度,入笔时顺锋尖下蹲,收笔时回锋向右,势斜而略微曲,不呆板,不油滑。

  颜书“土”字短竖,因处中间,用笔虽然大体相同,但也有不同,收笔不回锋,起笔无锋尖,故有个逆锋向上回带用笔,势曲而厚重。

   “同”字围框左竖画,王书全字左轻右重,左枯右浓,枯而不竭,浓而不肿,采用内擫法,笔锋枯笔顺锋入笔轻下,略回收,起笔和横画起笔遥相呼应,收笔处左斜右收。

  颜书“圍”(围)字围框左竖画,全字形成三条纵势笔画。左竖画率意下沉,犹如藤瓜,遒劲肆意。右竖转笔不提锋圆转而下,收笔时重按顿,略略往左出锋收笔。外拓法,两笔竖画往外拓展,浑朴雄强,正面视人。

  “帶”(带)字并列短竖,王书多画起笔乖巧不雷同。第一竖画起笔如点,笔锋左上顺锋尖入笔,往右下顿,转笔曲下行。第二竖画笔锋锋尖往右顺锋入笔,继续逆势而行,中间转笔往左,收笔往左出锋。第三竖画中间顺锋右蹲后即转笔略往左下曲行,收笔前即往右收笔,以便与第四竖画呼应。第四竖画起笔顺锋尖右蹲后即转笔往左下行,收笔时略往左出锋尖。各竖画起收笔有同有异,顺势背势,相互呼应,形成统一中的多种变化,用笔细致有法,丰富多彩,说明作者娴熟的技巧。

  颜书“舋”(衅)字,并列短竖,第一竖画轻盈下行。第二竖画起笔顺锋入转笔下行,收笔回锋带中间短竖上挑。第三短竖锋尖顿后起笔往右上,转锋稍按下行,收笔蹲锋重按入中间竖笔,连丝入第四竖画,转锋往下,收笔回挑逆上圆转往左出锋。线条高低直曲,重轻错落有致,如同游丝飞动,虚实、黑白变化丰富。

   “幽”字并列三短竖,王书安排这三竖甚考究,先写中画,从左方锋尖入笔后猛转笔,下行猛收挑出,十分强劲有力。然后随锋从右入左竖起笔,往下蹲锋,收笔回锋成方笔,甚有姿态,又与中心竖画起笔遥相呼应。右竖短画从左入锋,往右斜蹲后迅即转锋下行,往左斜蹲转笔,收笔挑出,然后写下横画。长短左右呼应,挺拔犀利,统一而有变化。

  颜书“山”字写法则不完全相同,中心竖画逆锋往上回锋下行,收笔左挑连丝,顺势往左曲笔下按,转折时稍提后重按往右斜笔,收笔时提锋斜蹲,猛挑成锐角收笔,形成曲直、刚柔、方圆、虚实的变化,朴拙中具有灵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