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 [ěr] - 书法字典
  1. 篆书
  2. 简牍
  3. 隶书
  4. 魏碑
  5. 草书
  6. 行书
  7. 楷书
  • 耳 [ěr]

    所属分类:字典
     [ěr]
    <名>
    1.
   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耳朵形。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耳朵)
    2.
    同本义 [ear]
    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——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    3.
    又如:耳目官(指耳、目两种器官);耳斡儿(亦作“耳挖子”。掏耳垢的小勺,另一头有尖头);耳朵垂子(借指耳窝);耳根厢(耳边);耳顺(六十岁)
    4.
    听觉,听力 [sense of hearing]。如:耳识,耳性(记性);耳重(重听。耳朵听觉不灵敏);
    5.
    耳状的东西 [an ear-like thing]。如:索耳;吊耳;木耳;银耳;虎耳草;耳杯(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)
    6.
   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[sprout(of grain on the cereal)]
    禾头生耳黍穗黑,农夫田父无消息。——杜甫《秋雨叹三首》
    7.
    位置在两旁的如:耳门;耳房
    <动>
    1.
    听到,听说 [hear;listen]。如:耳食之学(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);耳顽(听不进去);耳生(听来生疏);耳决(犹耳闻)
    2.
    附耳而语 [whisper]。如:耳言(犹耳语);耳报(暗中报告,私下传言);耳提面命(当面讲,甚至揪着耳朵讲。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)
    3.
    通“佴”。退后,居次 [withdraw]
   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
    <语气>
    1.
    表示限制,相当于“而已”、“罢了” [that is all]
    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三十里耳。——《史记》
    2.
   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,如同“矣”,相当于“了”、“啊”、“也”
    且壮士不死即已,死即举大名耳。——《史记》
    <连>  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“而”
    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而忘家,公耳忘私。——贾谊《治安策》
    常用词组:
    耳巴  [ěrba]
    1.
    [方]
    2.
    [a slap on the face]∶耳刮子
    3.
    [earflaps]∶帽耳;耳扇
    耳报神  [ěrbàoshén]
    [spy] [方]∶暗中通风报信的人
    遍地都是他的耳报神,他岂有不知之理。——《儿女英雄传》
    耳背  [ěrbèi]
    [hard of hearing] 耳朵听力不大好。又说“耳闭”
    耳边风  [ěrbiānfēng]
    [a puffof wind passing the ear-unheeded advice] 耳旁之风,一吹而过。比喻不重视,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
    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,外交秘诀,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——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
    耳鬓厮磨  [ěrbìn-sīmó]
    [close association during childhood] 两人的耳部与鬓角相磨,形容经常相处在一起,关系密切
    咱们从小耳鬓厮磨,你不曾拿我当外人,我也不敢怠慢了你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    耳不离腮  [ěrbùlísāi]
    [intimate] 接近,亲密
    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,影不离形,好的活像一个人。——李文元《婚事》
    耳沉  [ěrchén]
    [hard of hearing] [方]∶听力弱。也说“耳朵沉”
    耳垂  [ěrchuí]
    [earlobe] 人或某些类人猿的耳廓的下垂部
    耳戳  [ěrchuō]
    [bit] 耳上的三角形戳(如用来识别牛)
    耳聪  [ěrcōng]
    [have good auditory sensation] 听觉敏锐
    耳聪目明  [ěrcōng-mùmíng]
    [have good ears and eyes;have a thorough grosp of the situation] 形容视听敏锐
    巽而耳聪目明。——《周易》
    耳朵  [ěrduo]
    [ear] 人和哺乳动物的听觉与平衡器官
    耳朵软  [ěrduo ruǎn]
    [be susceptible to flattery;credulons] 指容易听信别人的话
    耳房  [ěrfáng]
    [side room] 与正房相连的左右两旁的小房子
    原来主夫人时常居坐宴息,亦不在这正室,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    耳粪  [ěrfèn]
    [earwax] [方]∶外耳道分泌物的干黄色结节
    耳根  [ěrgēn]
    1.
    [ear root]∶耳廓的根端
    2.
    [the ear] [方]∶耳
    耳根前
    耳垢  [ěrgòu]
    [cerumen] 来自外耳腺体的黄色蜡样分泌物,通称耳屎
    耳刮子,耳掴子  [ěrguāzi,ěrguāzi]
    [a box on the ear] 耳光
    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。——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
    耳光  [ěrguāng]
    [a box on the ear;a slapon the face] 用手打在耳朵附近的部位叫打耳光
    一记耳光
    耳号  [ěrhào]
    [swallow fork] 在动物耳尖上切掉一个小三角而作成的耳记
    耳红面赤  [ěrhóng-miànchì]
    [be red in the face] 赤:红。形容羞愧,也形容着急发怒的样子
    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——《说岳全传》
    耳环  [ěrhuán]
    [earring] 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
    耳机  [ěrjī]
    [earphone] 任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声波并可戴在耳上或插入听道口的器件
    耳记  [ěrjì]
    [earmark] 在耳上作的,尤其在家畜的耳上作的辨认记号(如剪出的或划割的)
    耳际  [ěrjì]
    [the ear] 耳畔
    一想到金牌,《国歌》就在我耳际回响
    耳科  [ěrkē]
    [ear department] 专治耳朵疾病的诊室
    耳廓  [ěrkuò]
    1.
    [auricle]∶外耳部分,形如喇叭,有收集声音之功
    2.
    [pinna] ∶耳形突起,主要是外耳的突出软骨部分
    耳力  [ěrlì]
    [hearing power] 耳朵辨音的能力
    耳聋  [ěrlóng]
    [deafness] 听不见声音
    耳门  [ěrmén]
    1.
    [antilobium]∶即耳屏。外耳孔前的小瓣
    2.
    [Erhmen]∶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耳前,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。主治耳鸣,耳聋,中耳炎,眩晕等病症。直刺1—1.5寸
    耳鸣  [ěrmíng]
    [tinnitus] 由于疾患而觉得耳朵里有外界并没有的嗡嗡声
    耳膜  [ěrmó]
    [eardrum] 鼓膜
    耳目  [ěrmù]
    1.
    [listen and see;ear and eye]∶耳朵与眼睛;耳闻目睹
    耳目灵光
    2.
    [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]∶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
   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。——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
    耳目一新  [ěrmù-yīxīn]
    [refreshing] 所见所闻都有变化,令人感到新鲜
    耳剽  [ěrpiāo]
    [hearing information] 指耳闻所得
    敬亭耳剽口熟。——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    耳热  [ěrrè]
    [ears flush from excitement] 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
    怪不得昨天耳热,原来你说我了
    耳濡目染  [ěrrú-mùrǎn]
    [be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 by what one frequently hears and sees] 形容听得多了,见得多了,自然而然受到影响
    终日耳濡目染,不学自会三分
    耳软  [ěrruǎn]
    [easily influenced by others] 容易被别人的话说动,轻信
    耳软心活  [ěrruǎn-xīnhuó]
    [be credulous and pliable] 轻易听信别人的话,自己无主见
    耳塞  [ěrsāi]
    1.
    [earplug] 一种用柔韧材料制成的可塞入外耳道的器件(如用来防水或挡音的)
    2.
    [ministure earphone]塞在耳中的小型受话器
    耳塞  [ěrsāi]
    [cerumen] [口]∶耳垢
    耳生  [ěrshēng]
    [sound unfamiliar] 由于从未或很少听见过而听着生疏(跟“耳熟”相对)
    耳石  [ěrshí]
    1.
    [otolith]∶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,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,形成坚硬的体质,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
    2.
    [otoconium]∶脊椎动物的耳石或耳沙
    耳食  [ěrshí]
    [believe all that one hears] 轻信别人的话
    学者牵于所闻,见在帝位日浅,不察其始终,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。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——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
    耳屎  [ěrshǐ]
    [earwax] [口]∶耳垢
    耳饰  [ěrshì]
    [earring] 挂在耳上的饰物
    耳熟  [ěrshú]
    [sound familiar] 以往曾听到过,声音很熟悉
    这个地方很耳熟
    耳熟能详  [ěrshú-néngxiáng]
    [have heard sth. many times that one can mak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it] 耳朵听得多了,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
    耳顺  [ěrshùn]
    1.
    [sixty years of age]∶指人到六十,听到别人的话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。后来用“耳顺”指人六十岁
    年近耳顺
    2.
    [pleasing to the ear]∶顺耳
    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耳顺
    耳套  [ěrtào]
    [earmuff] 一副由布带、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遮耳物
    耳提面命  [ěrtí-miànmìng]
    [din exhortations into sb"s ears] 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,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后来用“耳提面命”形容恳切地教导。
    耳听八方  [ěrtīng-bāfāng]
    [have keen ears——be alert] 八方: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。能兼顾八方,说明人精明机警。也可说人的消息灵通
    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——《封神演义》
    耳挖  [ěrwā]
    [spud] 挖耳垢的小勺儿
    耳挖子  [ěrwāzi]
    [earpick] 掏耳垢用的小勺儿
    耳闻  [ěrwén]
    [hear of (about)] 耳朵所听到的;亲耳闻听
   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
    耳闻不如目见  [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]
    [seeing for oneself is better than hearing from others] 耳听的不如眼见的真实
    耳闻不如目见,吾曹目见何可共辨。——《魏书·崔浩传》
    耳闻目睹  [ěrwén-mùdǔ]
    [what one sees and hears] 亲眼所见,亲耳所听
    耳闻目睹,司空见惯
    耳蜗  [ěrwō]
    [cochlea] 内耳骨迷路的一部分,形如蜗牛壳,主要由缠绕骨性中轴约两圈半的蜗螺旋状骨管组成,具有感音、传音和初步分析声音的功能
    耳熏目染  [ěrxūn mùrǎn]
    [be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 by what one hears and sees]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
    耳炎  [ěryán]
    [otitis] 耳的炎症
    耳音  [ěryīn]
    [hearing] 耳朵听到的声音;耳朵辨音的能力
    耳语  [ěryǔ]
    [whisper] 凑近耳朵小声说话
    低头共耳语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    耳针  [ěrzhēn]
    [ear-acupuncture] 在耳穴上扎针治疗疾病;带有环状柄的短头针灸针,专用于耳朵,多用胶布粘贴长时间留针
    耳轴  [ěrzhóu]
    1.
    [trunnion]∶为旋转或倾斜 某物而装在支承上的枢轴或心轴
    2.
    [gudgeon]∶连杆在其上旋转的十字头轴销
    耳坠子  [ěrzhuìzi]
    [eardrop] 又叫耳坠儿,多指带着坠儿的耳环
    耳子  [ěrzi]
    1.
    [ear] 金属板在冲压成形时因疏忽而形成的突起的端部缺陷
    2.
    [ear-like thing]物件两边似耳朵样供人提的突出部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