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 [chǔ] - 书法字典
  1. 篆书
  2. 简牍
  3. 隶书
  4. 魏碑
  5. 草书
  6. 行书
  7. 楷书
  • 楚 [chǔ]

    所属分类:字典
     [chǔ]
    〈名〉
    1.
    (形声。从林,疋([shū])声。本义:灌木名。又名荆,牡荆)
    2.
    同本义 [thistle]。落叶灌木,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,鲜叶可入药,或小乔木,枝干坚韧,可做杖
    民无箠楚之忧。——《汉书·汉延寿传》
    3.
    又如:楚棘(荆棘);楚焞(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。以荆木制成);楚藿(用荆条做的捕鱼笼);楚楚(丛生的样子;鲜明的样子);楚木(丛生之木);楚林(丛林)
    4.
    周朝时国名 [Chu state]
    5.
    周代诸侯国,战国时七雄之一。熊绎受封于周成王,立国于荆山一带,都丹阳(今湖北秭归东南)。周人称为荆蛮。后建都于郢(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)。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,疆域由湖北、湖南扩展到今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和四川。战国末,屡败于秦,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
    6.
    秦楚之际,陈胜在陈县(今河南淮阳)建立张楚政权,自号楚王;汉元年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都下邳(今江苏睢宁西北),汉六年,国除
    7.
    五代十国之一。马殷据今湖南,都长沙,称楚王。后为南唐所灭
    8.
    〈形〉
    1.
    酸辛痛苦 [aching;grieved]
    妇始楚而谢,终泣而对曰…——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    2.
    又如:楚辱(苦痛与耻辱);楚痛(痛苦);楚酷(痛楚)
    3.
    齐整;清晰 [in good order;neat;clear]
    笾豆有楚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
    4.
    又如:一清二楚;楚洁(整洁);楚楚可爱(形容陈设整齐,令人喜爱)
    5.
    鲜艳,华丽 [bright-coloured]
    衣裳楚楚。——《诗·曹风·蜉蝣》
    6.
    又如:楚服(美盛的服饰);楚丽(华美绚丽)
    7.
    伧俗,粗俗 [vulgar]。如:楚鞋(粗糙的鞋,草鞋);楚剌(粗莽乖戾)
    〈动〉
    1.
    拷打 [flog;torture]
    入狱楚掠。——《新唐书·严郢传》
    2.
    又如:楚挞(笞打,拷打);楚拷(拷打)
    常用词组:
    楚材晋用  [chǔcái-jìnyòng]
    [great person given an important post by another country] 楚国的人才而为晋国所用,比喻本地或本国的人才外流被别处或别国使用
    楚辞  [ɔhǔ ɔí]
    [Songs of Chu] 书名。西汉刘向辑。为骚体类文章的总集。收录有屈原、宋玉、王褒、贾谊、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《九叹》,共计十六篇。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,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
    楚楚  [chǔchǔ]
    1.
    [tuft]∶草木丛生的样子
    2.
    [clear;tidy;neat]∶整洁鲜明的样子
    衣冠楚楚
    3.
    [lovely and delicate]∶娇柔纤弱的样子
    门前垂柳,楚楚可人
    4.
    凄苦的样子
    楚楚不凡  [chǔchǔ-bùfán]
    [lovingly pathetic] 形容仪表脱俗
    楚楚可怜  [chǔchǔkělián]
    [delicate and touching] 本指纤弱的样子。今多用以形容女子的娇柔可爱
    楚弓楚得  [chǔgōng-chǔdé]
    [one loses a thing which people at his side pick up] 楚国人失去弓,又被楚国人捡得。比喻虽有得失,而无外溢。亦比喻度量狭小
    楚囚  [chǔqiú]
    [a person in predicament] 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,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,也比喻处境窘迫、无计可施的人
    楚囚对泣
    楚声  [chǔshēng]
    [the voice of the dweller lived at Chu region] 楚地的口音
    与人罕言语,语类楚声。——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    楚天  [chǔtiān]
    [space over Chu] 古代楚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,位居南方,所以泛指南方天空为楚天
    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。——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