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孟頫《胆巴碑》高清墨迹 规矩庄重中见潇洒超逸

所属分类:古代碑帖集

   《胆巴碑》,又名《龙兴寺碑》,元赵孟頫撰并书于延祜三年(一三一六),纸本,纵三十三点六厘米,横一百六十六厘米。楷书,一百二十五行,共九百二十三字,现藏故宫博物院。《赵孟頫胆巴碑》是赵孟烦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,时年六十三岁,为赵氏晚年楷书的代表作。《赵孟頫胆巴碑》笔法秀媚,苍劲浑厚,独具风格,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,点画顾盼有致,用笔沉着峻拔,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的风韵和神采。虽取法李邕《麓山寺碑》,但又较之舒展放松,去其险佻之势,化为端庄肃穆、雍容道美之姿。今以《赵孟頫胆巴碑》墨迹影印出版,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参考。

    卷后有清姚元之、杨砚、李鸿裔、潘祖荫、王懿荣等人跋。钤有清许乃普等人收藏。《东图玄览》《清河秘箧表》《南阳名画表》《式古堂书画汇考》等书著录。
    明王世贞认为赵孟頫晚年书法“规模李北海”,此卷笔法秀媚,苍劲浑厚,独具风格, 于规整庄严处见潇洒天真的韵致,可谓笔笔提起,字字挺拔,充分体现了赵体书法的风韵和神采。虽取法李邕的《岳麓寺碑》,但又较之舒展放松,去其险佻之势,化为端庄肃穆,雄遒苍健之姿。运笔和间架均出于二王,凝重古朴,“老劲可喜”。

赵孟頫书虽秉承传统,却不为陈法所囿,往往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变换书体,但不论怎样变,又都能运用自如,得心应手,因此,他的书法既有深邃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,卓然不群。

    赵孟頫最擅长的是大楷、小楷、行书。鲜于枢、倪瓒等人都说小楷是他各体中的第一,并对他写小楷又快又好钦服不已。据说他每天可以写小楷一二万字,黄公望说,如果没有亲眼看见他落笔如飞的样子,不会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事。这当然是熟能生巧的结果。

    而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大楷,世称“赵体”。在唐人已将大楷的院门锁定之后,竟能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的,只有赵孟頫一人。他突破了唐楷过分森严的法度,而吸取李北海之长,将行书笔意融入其中,笔势流转,活泼生动,笔力又很遒劲。以前有不少人说他“媚俗”,是“书奴”,要不是对他缺乏研究,那就是犯了人云亦云的常见病。还是焦竑说得比较公允:“吴兴不可及处正在韵胜耳。世人效之,多肉而少骨力,至贻墨猪之诮。书病至重,积学渐成。以次解脱,乃入三昧。世徒见公一种趁姿媚书而不知其他,由见书不广也。”说得是,东施效颦怎么能怪罪西施呢?

    《胆巴碑》为赵孟頫63岁时奉敕撰书,是其大楷书的代表作之一。叙述元朝帝师胆巴的功德事迹。据《元史》卷二0二《释老传》及本文记载,胆巴,一名功嘉葛剌思,是西番突甘斯旦麻人,童子时出家。至元七年(1270),他随帝师巴思八来到中国,曾在五台山建立道场。成宗时曾受命祭祀摩诃伽剌神,获得应验。元贞元年(1295),他在龙兴寺期间上书皇太后,奉仁宗皇帝为龙兴寺大功德主,其时仁宗尚未被立为太子。胆巴命寺内僧众“曰讲《妙法莲华经》,孰复相代,无有已时。用召集神灵,拥护圣躬,受无量福”。虽然胆巴于成宗大德七年(1303)即圆寂,但至武宗即位,立其弟仁宗为皇太子后,仁宗为报答龙兴寺多年祷祝之功,将旧宅田五十顷赐给龙兴寺为产业。至仁宗登基后,又追谥胆巴为“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”。皇庆元年(1312),仁宗曾敕命赵孟頫撰文并书,刻碑于大都某寺中。至延祐三年(1316),又应龙兴寺僧之请,复敕赵孟頫为文并书,刻石于真定路龙兴寺中。《京畿金石考》谓碑在河北正定县,未言存佚;沈涛《常山贞石志》不载;孙星衍《寰宇访碑录》据嘉定钱氏拓本著录。似石已佚,拓本亦罕传。有真迹本传世,纸本卷装,前有“许乃普印”、“太子太保”、“自在堂”、“遐闇心赏”等印。篆额8行18字“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”,亦出自赵孟頫之手。全文125行,每行8字,毫无缺损。笔法出自李北海,古劲绝伦,神采奕奕。结体秀美,于规矩庄重中见潇洒超逸。

   《清河书画舫》卷四“吴道玄”云:“赵子昂楷书《胆巴帝师碑》卷,真迹,上上。笔意略同《玄妙观》,二碑皆出李泰和家法,古劲绝伦,品属第一。”杨岘跋云:“吴兴书此碑时年已六十有三,用笔犹饶风致而神力老健,如挽强者矫矫然,令人见之气增一倍。”

原 文

【篆额】

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

【正文】
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。
集贤学士、资德大夫、臣赵孟頫奉敕撰并书篆。
皇帝即位之元年,有诏金刚上师胆巴,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。敕臣孟頫为文并书,刻石大都□□寺。五年,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,师本住其寺,乞刻石寺中。复敕臣孟頫为文并书。
臣孟頫预议赐谥,“大觉”以言乎师之体,“普慈”以言乎师之用,“广照”以言慧光之所照临,“无上”以言为帝者师。即奏,有旨:“于义甚当。”
谨按,师所生之地曰突甘斯旦麻,童子出家,事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,受名胆巴。梵言“胆巴”,华言“微妙”。先受密戒法,继游西天竺国,遍参高僧,受经、律、论。繇是深入法海,博采道要,显密两融,空实兼照,独立三界,示众标的。
至元七年,与帝师巴思八俱至中国。帝师者,乃圣师之昆弟子也。帝师告归西番,以教门之事属之于师,始于五台山建立道场,行秘密咒法,作诸佛事,祠祭摩诃迦剌。持戒甚严,昼夜不懈,屡彰神异,赫然流闻。自是德业隆盛,人天归敬。武宗皇帝、皇伯晋王及今皇帝、皇太后皆从受戒法,下至诸王将相贵人,委重宝为施身,执弟子礼,不可胜纪。
龙兴寺建于陏时,寺有金铜大悲菩萨像。五代时契丹入镇州,纵火焚寺,像毁于火,周人取其铜以铸钱。宋太祖伐河东,像已毁,为之叹息。僧可传言,寺有复兴之谶。于是为降诏复造其像,高七十三尺,建大阁三重以覆之。旁翼之以两楼,壮丽奇伟,世未有也。繇是龙兴遂为河朔名寺。方营阁,有美木自五台山颊龙河流出,计其长短小大多寡之数,与阁材尽合,诏取以赐,僧惠演为之记。
师始来东土,寺讲主僧宣微大师普整、雄辩大师永安等,即礼请师为首住持。元贞元年正月,师忽谓众僧曰:“将有圣人兴起山门。”即为梵书奏徽仁裕圣皇太后,奉今皇帝为大功德主,主其寺。复谓众僧曰:“汝等继今可日讲《妙法莲华经》,孰复相代,无有已时。用召集神灵,拥护圣躬,受无量福。香华果饵之费,皆度我私财。”且预言圣德有受命之苻。至大元年,东宫既建,以旧邸田五十顷赐寺为常住业。师之所言,至此皆验。
大德七年,师在上都弥陁院入般涅槃,现五色宝光,获舍利无数。
皇元一统天下,西蕃上师至中国不绝,操行谨严,具智慧神通,无如师者。臣孟頫为之颂曰:
师从无始劫,学道不退转。十方诸如来,一一所受记。来世必成佛,住娑婆世界。演说无量义,身为帝王师。度脱一切众,黄金为宫殿。七宝妙庄严,种种诸珍异。供养无不备,建立大道场。邪魔及外道,破灭无踪迹。法力所护持,国土保安静。皇帝皇太后,寿命等天地。王宫诸眷属,下至于含生。归依法力故,皆证佛菩提。成就众善果,获无量福德。臣作如是言,传布于十方。下及未来世,赞叹不可尽。
延祐三年□月立石。

下一篇: 蔡襄楷书《万安桥记》高清原石 文书刻三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