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称《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》。唐颜师古撰。无书人姓名。无立碑年月。宋赵明诚《金石录》认为成于唐贞观二年(公元628年),清王昶《金石萃编》作贞观三年,但方若等认为恐于贞观十一年(公元637年)后立。在河南汜水县(今河南荣阳县)。高一丈零四寸,广四尺六寸,楷书,三十二行,行六十五字。额阳文篆书九字。碑记唐太宗(李世民)破王世充、窦建德,乃于战处建寺为阵亡将士荐福。此碑第三十二行末“颜师古奉敕”下缺一字,是“书”?是“撰”?不明。是“撰”顺理成章,但人们揣度恐亦即师古所书。
清王澎评云:“书法工绝,上援丁道护,下开徐李海,腆润跌宕,致有杰思。”杨守敬《平碑记》云:“结构全法魏人,而姿态横生,劲利异常,无一弱笔,直堪与欧(阳询)、虞(世南)抗行。”
碑文“时逢无妄”之“无”字首横未勒者,为清嘉庆以前所拓。清道光间(公元1 921年——1850年)补刻跋文,无跋者为旧拓。清初拓本有殊拓、墨拓两种。明以前未见传世拓本。近有出版者,惜剪裱颠倒之处。末行“秘书少监轻车都尉琅玡县”误贴为“秘书都尉少监轻车玡县”。可能错在剪裱之不文。
此碑书法主要取法北魏,但有经隋入唐以来的尚法要求。用笔明净雄健,起收舒锋见神,行笔便捷,提按不显,而折角清朗。结体横平扁宽,笔画排列,突出平行映衬的艺术效果。因而既有茂密雄健之精神,又有匀净精劲之风采,为唐楷中之另一风格。以长期被“馆阁”要求所掩,未得弘扬。实际上,习楷从此入手,既可上溯隋、陈、北魏之雅隽,又可下寻中,晚唐之婉丽。质言之,即使作硬笔书法,以此为范本亦甚得体。望启蒙之师能注意及此。
作品欣赏:
相关文献记载:
欧阳修《集古录跋尾卷五》 【唐颜师古等慈寺碑〈贞观二年〉】
右《等慈寺碑》,颜师古撰。其寺在郑州汜水,唐太宗破王世充、窦建德,乃于其战处建寺,云为阵亡士荐福。唐初用兵破贼处多,大抵皆造寺。自古创业之君,其英雄智略,有非常人可及者矣。至其卓然信道而知义,则非积学诚明之士不能到也。太宗英雄智识,不世之主,而牵惑习俗之弊,犹崇信浮图,岂以其言浩博无穷,而好尽物理为可喜邪?盖自古文奸言以惑听者,虽聪明之主或不能免也。惟其可喜,乃能惑人。故余于本纪讥其牵于多爱者,谓此也。治平元年清明后一日书。